兰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是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曾出现过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商贸盛况。不过,由于黄河浩浩荡荡穿城而过,桥梁也成了兰州交通的重中之重。
自秦朝开始,历朝历代为了发展经济,保障西域边陲的安全,都极为重视兰州桥梁的建设。但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千百年来,在流经兰州的黄河天险上,始终没有建成过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
直到1909年6月,第一座铁桥横跨在兰州黄河之上,才结束了兰州无铁桥的历史。因此,兰州黄河铁桥又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兰州黄河铁桥)
那么,这座铁桥是何人所建?它又是如何建成的呢?
实际上,早在这座铁桥建成之前的明朝洪武5年,朱元璋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因技术原因,又很快被拆除了。直到洪武18年,当时的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又在现在黄河铁桥的位置上,搭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真正起到了“控扼要冲,道通西域”的作用。
不过,镇远浮桥也由于技术的局限性,经常是春建冬拆,耗费巨大,朝廷和地方***为此伤透脑筋。更为严重的是,每当遇到大洪水和冬季冰棱之时,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在清朝雍正和乾隆年间,就曾发生过两次浮桥被洪水冲断的***,造成大量的人畜落水而亡。
到了清光绪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西征,就深受黄河阻断之困扰,于是向朝廷提议,在兰州修建一座永久性的跨河铁桥,但最终因外商要价太过离谱而放弃。
20世纪初,清廷开始实行新政,鼓励洋务运动。光绪31年,陕甘总督允升在兰州设立洋务总局,任命当时的兰州道彭英甲兼领洋务局事务,兰州黄河铁桥的修建再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
这里先注明一点,就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兰州铁桥的建造,当时的兰州***是业主单位,德国是设计和主要施工技术单位。要说造也可以算作是德国造的,但是当时中国是花了钱的。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下文以中山桥代称。中山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还有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山桥在德国人建造之初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铁桥上边并没有现在那五座拱形桥身,那些都是建国后才加上去的,还有中山桥桥面是木头的,只是上面现在铺了路面而已。
现如今已经走过百年历史的中山桥在历经十多次的大修后已经完全和兰州这座城市融合在一起了。
关于兰州中山桥的建造史,在中山桥桥北向西200多米出的金城关博物馆中有详细的介绍。哪里有博物馆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相信有些兰州人也未必知道。
不是,是青代甘肃总督报请朝廷批准,买的德国钢材,(按当时不平等条约,你请哪国设计就必须高价购买哪国设备,当时***只掏了材料费,运费全是老百姓捐和免费出劳力用马或马车从天津拉回来的)
兰州铁桥是德商承包建造的不***,按合同80年保固期也是真的。但传说中的80年到期后德商来函一事当属子虚乌有。当年甘肃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到兰州市几个有关部门寻访,都没有找到来函。兰州晨报曾载文报道记者到德国寻访无果,也为此事为谣传提供了佐证。
我也说两句,我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在我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过黄河铁桥的故事。当时建造黄河铁桥的时候用的是德国的技术和材料。但是我***花了不少的钱和人力。
记着有一年一艘自重260吨的水文趸船发生意外,失控撞到了桥墩上,铁桥遭受了重创。经过及时抢修,铁桥转危为安。这一年,黄河铁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改名中山桥。至今成为步行桥。也是兰州的一大景观,如果来兰州不到中山桥看看,可以说是没有到过瓜果飘香的金城兰州[微笑][微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lus100.com/post/70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