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元代初设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置祭酒、司业,掌管教令;监丞,专领监务。
此外,另设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以示与***、南人之区别。明清两代,国子监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明代国子监规模宏大,分南、北两监,各设在南京与北京。南监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规模尤盛。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在北京设国子监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清沿袭明制,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等除外),设置管理监事大臣一员;祭酒满、汉各一员;司业满、蒙、汉各一员。另外还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子学在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始设,与太学并立。
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两者同设。
北齐改名国子寺。
隋文帝时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
唐宋亦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
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国子学,亦分别称国子监。
明清仅设国子监,为教育管理机关,兼具国子学性质。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设学部,国子监遂废。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与太学,名称虽异,历代制度亦有变化,但俱为最高学府。惟当两者并设时,国子学之教育对象乃属于更高级统治者之子弟。
学生返校及开学时间
1.全日制在校生(含国内留学生、研究生、全日制本科自考助学班学生)报到注册时间:8月27日—28日,8月29日正式上课;
2.普通本专科和本科自考助学班2022级新生报到时间:9月3日—4日,9月5日开始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
3.专升本、专转本、第二学士学位新生报到时间:9月13日,9月14日正式上课。
9月1日。湖北科技学院坐落于湖北省咸宁市。2002年3月,由原咸宁医学院、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咸宁学院;201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是公办大学。
湖科院即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坐落在湖北省咸宁市,现有温泉、咸安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61亩,校舍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人、留学生176人;
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70人、博士299人、研究生导师120余人;
现有特聘院士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享受省***专项津贴专家1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9亿元;图书馆藏书210万册,中外文期刊14万种,电子数据库28个。
校园风景优美,办学条件完善,被评为“生态园林式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937年创立的蒲圻简易师范学校和1965年创办的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
历经传承演变,2002年咸宁医学院与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咸宁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lus100.com/post/67382.html